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行业洞察 >

齐声众口No.17 | 先临三维:深耕3D产业化 聚集齿科重焕新颜

发布时间:2023-02-13 丨 阅读次数: 3050

人生是由无数个选择组成的,做为先临三维掌舵人,李诚早年的两个选择帮助其成就了自已,也成就了今日的先临。


21岁那年,李诚做出第一个选择,离开温州山区,辗转来到了杭州萧山,开始从事布料买卖生意越做越大。赶上了传统纺织行业的大潮,2013年他一手创建的永盛新材料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03608.HK)。


42岁那年,李诚做出第二个选择,涉足3D打印行业,2004年成立先临三维,抢占中国3D行业的市场先机,2014年8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830978)。凭借着先发优势,先临深耕3D行业18载,积累了深厚技术,自主研发形成了“从 3D 数字化数据设计到 3D 打印直接制造”的软硬件一体化完整技术链,其利用自主核心技术研发的齿科3D口内扫描仪历经三代进化,扫描效率与精度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帮助先临成为了国内齿科数字化的领军企业。




纺织发家 成功掘金




1983年,21岁的李诚看到了化纤布商机,和哥哥、朋友三人揣了4000块,离开温州来到萧山瓜沥,做起了个体布料买卖。凭借着不怕吃苦的工作态度和诚信合作的精神,李诚很快就将生意做了起来,第一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000万元!


1993年,李诚结束了自己10年的个体户生涯,创建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萧山永盛贸易公司。取名“永盛”,意在长盛不衰,而企业的发展也确实很顺利。


1997年成立永盛化纤有限公司,1999年成立杭州永盛纺织有限公司,从原材料到加工再到销售,李诚用6年时间打造了一个完整的纺织产业链



2000年,李诚又创建了杭州萧山永盛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将产业链进一步拓展到国外。正因为进出口业务,在开展业务期间李诚注意到很多发达国家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将很多加工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化纤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最早在英美,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些产业先是批量化转移到日本,后来又转移到韩国、台湾、中国大陆。”当时,中国的化纤纺织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但李诚却看到行业内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开始想寻求一条合适的出路。“我想做一些差异化的高端产业,也就是劳动力成本小、科技含量高一点的产业。”





切入3D行业 抢占时代风口




 2004年,李诚成立杭州永盛投资有限公司,一边涉足一些小型的投资,一边寻求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同年,在一位浙大教授的介绍下,李诚体验了一把三维相机,就像拍照一样,按下快门,照片就在水晶里雕刻里出来,立体、逼真。李诚很激动。虽然当时中国的3D打印行业才还处于萌芽阶段,但他坚信这个行业未来一定会有很大的市场。


李诚当即决定投资3D打印产业,并在2004年12月成立了先临三维。先临,先一步到达,在2004年进军3D打印行业,充分证明了李诚超前的眼光和时代预见性。


1986年,美国科学家查克·赫尔(Chuck Hull)发明了3D打印技术,但因为价格极其昂贵,前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一直处于研究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产业化,中国虽然当时陆续有一些院校开始涉足3D产业研究,但几乎没有什么市场应用,“中国的第一台3D打印机在2008年才诞生”。


直到2012年,奥巴马为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提出重视3D打印行业,3D打印行业才逐渐进入更多人的视野。2013年下半年,中国也出台了关于3D打印的文件,在国家的扶持下,3D打印行业掀起了发展的浪潮,很多创业者和大公司纷纷涉足3D打印行业,3D打印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而此时,先临三维已经在3D打印行业深耕了近10年,并于2014年8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3D数字化与3D打印第一股





聚集齿科数字化 营收快速增长




在3D行业产业化探索上,先临三维做了很多尝试,从初创期的靠景区激光内雕打印机和三维相机起家,到后期产业升级进入工业、医疗领域,并曾融资2.7亿元重点在各地铺开发展3D 打印服务业务。公司进行了快速的扩张,同时也拖累了公司的业绩。从2018 年开始,公司进行业务调整,剥离亏损的3D打印云服务等业务,重新聚焦齿科数字化和专业3D扫描,甩掉包袱,重回成长。




先临经过一系列业务聚焦运作后,产品线集中于两条:齿科数字化、专业3D扫描。其中,齿科数字化产品线主要包括:齿科桌面扫描仪、齿科口内扫描仪、齿科DLP打印机等;专业3D扫描产品线主要包括三维检测系统、手持扫描仪、桌面扫描仪等。




在齿科数字化领域,先临凭借自身的技术积累,致力于提供以齿科口内3D扫描仪及软件为入口的口腔可视化接诊以及修复、正畸、种植等数字化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齿科诊所及医院、义齿加工厂等齿科领域相关企业与机构。




公司进入齿科数字化行业较晚,但凭借3D扫描和3D打印积累的技术,公司快速赶超头部企业。2013年,公司自主研发出第一款齿科桌面3D扫描仪;2014年,公司自主规划了齿科口内3D扫描仪的产品开发方案;2016年,公司自主完成初代齿科口内3D扫描仪的开发,基本实现不喷粉口内3D扫描;2018年年底,公司完成第二代齿科口内3D扫描仪的开发,实现无需喷粉,扫描速度达75万点/秒(国际先进产品西诺德Primescan 为100万点/秒),扫描深度≤15毫米(Primescan为≤20毫米),扫描精度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21年,公司完成第三代齿科口内3D扫描仪Aoralscan 3的研发,扫描速度、深度和精度进一步提升,扫描速度高达20帧/秒,单颌扫描仅需约25s,相对二代提升超过30%,精度优化超过30%,并于2022年获得德国iF设计奖。




The Institute of Digital Dentistry(iDD)[1]对先临三维最新款口扫Aoralscan 3从扫描仪外观、扫描速度、附加模块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测评,对产品的硬软件性能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先临三维口内3D扫描仪于2019年推出市场,凭借着高性价化,很快打开了市场,2019年、2020年、2021年销售数量分别为284、1503、4158台,在国内口扫市场国产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主力军作用。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公司口内3D扫描仪已通过美国FDA注册和欧盟主管当局 CE 认证,并获得CFS 证书及CB证书,在多个国家进行销售。


公司在口扫市场表现出色,齿科数字化业务收入快速放大,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2018-2021年,齿科数字化业务收入从7734万元快速增长至2.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1.17%,2022年上半年,齿科数字化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96.19%。




剥离亏损业务后,先临经营的可持续性也大大增强。2022年5月,公司顺利完成4.6亿元的定增,引入了CPE源峰、国寿大健康基金、乐普医疗、IDG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为企业的后续发展进一步奠定了资金基础,也有利于公司走向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




研发实力雄厚 科研成果显著




成立以来,先临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持续保持较大的研发投入,2007年至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近6亿元(各年研发支出营收占比均在20%以上),积极将研发成果向产业转化,不断扩大丰富下游应用领域,持续推广普及3D数字化应用。




公司技术积累深厚。公司拥有结构光立体匹配及三维重建算法、视觉三维测量高精度标定算法、高品质 3D 数据智能处理及设计软件、相机与投影系统核心器件设计以及光机电算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等核心技术,是我国“白光三维测量系统”行业标准牵头起草单位,是“牙颌模型三维扫描仪技术要求”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参与了“口腔修复体3D打印应用研究与临床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承担了其他10余项国家、省、市重要科技项目。截至2021年底,公司拥有授权专利259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04项,含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境外发明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149项,并100项境内发明专利及美国、欧洲、韩国等32项境外发明专利合计132项境内外发明专利处于受理阶段。同时,公司建有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和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合作申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