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声众口NO.22 | 口腔修复材料:借种植牙集采东风,迎国产替代“超车”良机
中国的口腔修复材料市场,因为技术壁垒和起步晚等原因,长期被进口品牌占领。以主要产品口腔修复膜及骨修复材料(骨粉)为例,仅瑞士盖氏一家,就占据国内70%市场,国内品牌总计占有率仅15%,行业迫切希望实现国产化替代。
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种植牙集采降价的驱动,种植牙渗透率有望进入加速提升期,因此口腔修复膜和骨修复材料(骨粉)行业迎来一个难得的“窗口期”,有望藉此加快国产化替代进程。
种植牙集采或加速渗透率提高
修复材料有望分享种植牙放量增长红利
种植牙是目前较有效和持久的牙齿缺失解决方案。缺牙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活动假牙、固定假牙和种植牙三类。种植牙是一种以植入骨组织内的下部结构为基础支持上部牙修复体的缺牙修复方式。由于固定原理不同,前两类假牙均会损伤缺牙两边正常牙齿,且有异物感、磨损两侧基牙、牙龈不受力导致萎缩、持续周期较短等缺点。种植牙对两边牙齿损害小,咀嚼力佳,使用寿命也较长,是目前效果较好的解决方案。
中国种植牙渗透率尚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以及居民收入逐年上升,中国居民对口腔健康关注度持续上升,带动种植牙数量快速增长。据2020年中国口腔医疗行业报告,中国种植牙数量2020年达406万颗,同比增长30%,CAGR(2012-2020)为46%,但种植牙渗透率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020年中国每万人仅29例种植牙植入数,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136例/万人。
各国种植牙渗透率对比(每万人中种植牙例数)
种植牙地方集采后,种植牙收费将大幅降低。种植牙地方集采目前有“宁波模式”和“蚌埠模式”先行,全国范围省级联盟口腔种植体集采在即。
——宁波模式:2022年1月,宁波市医保局推出种植牙医保限价支付政策,平均价格从8500元/颗降至3500元/颗,降价60%,参与医保种植牙的医疗机构对目录内品牌实行整体打包收费,按照医疗机构等级区分二级及以下、三乙、三甲3个档次,国产品牌3000元、3200元、3400元,进口品牌3500元、3700元、3900元。
——蚌埠模式:2022年8月,安徽省蚌埠市对种植牙材料费+医疗服务费实行限价,种植牙整体收费从均价10000元/颗左右降至2200元/颗以下,最高降幅达82%。其中三级医院不高于2200元/颗,二级医院不高于2000元/颗,一级及以下医院(含口腔门诊)不高于1800元/颗,其中1800元/颗刷新全国种植牙官方最低价。
——四川省牵头全国范围省级联盟口腔种植体集采在即。2022年9月8日,国家医保局公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此次由四川省医保局牵头组建种植牙耗材省际采购联盟,各省份均应参加。通知指出,口腔种植费用大致分为医疗服务+种植体+牙冠三个部分,其中三级公立医院单颗常规种植的医疗服务价格上限达到4500元,且部分情况下允许适度放宽。预计种植牙集采2022年内有望公布。
口腔骨植入材料主要包括口腔修复膜及骨修复材料(骨粉)。牙种植体通常长10-14毫米、直径3-4.5毫米,植牙时牙床骨宽和高必须超过种植体对应长度,因此在种植牙手术中,患者骨质条件不达标会直接影响植牙效果。口腔科骨植入材料主要包括骨粉和口腔修复膜,主要用于种植牙牙槽骨条件不足时的植骨,使得后续植牙得以进行,其中骨粉用于牙颌骨缺损或骨量不足的填充和修复,口腔修复膜则用于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的修复。据统计,中国约30-50%种植牙手术患者会需要使用骨粉和口腔修复膜进行修复。
中国口腔骨植入材料市场快速发展。中国目前种植牙渗透率仍较低,对应口腔骨植入材料(口腔修复膜和骨粉合计)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据行业研报,2020年中国骨粉市场规模约为15亿,口腔修复膜市场规模与之相当,在13.5亿左右。近年来,随着需求及支付能力提升,中国口腔骨植入材料市场快速发展,据南方所[1]预计,2030年口腔修复膜市场规模将达41.3亿元,骨粉市场规模将达30.7亿元,二者相加潜在市场规模逾70亿元,CAGR(2020-2030)为9.71%。
看好种植牙集采后以价换量,驱动口腔骨植入材料进一步增长。口腔科骨植入材料的使用量与种植牙的数量直接相关,随着未来四川牵头的省级联盟口腔种植体集采进一步推行,我们认为集采后种植体耗材费用和手术诊疗费用会明显降低,居民治疗意愿提高,驱动种植牙手术量增长,口腔修复材料或将分享种植体高速增长红利。
竞争格局:
盖氏一家独大 进口替代空间广
国内口腔修复膜和骨粉市场集中度高,进口品牌盖氏占据两者70%份额。据统计,国内口腔修复膜市场中,瑞士盖氏的Bio-Gide可降解胶原膜占据七成市场,国产厂家正海生物市占率约10%,其余市场份额较分散,存在大量零散进口和国产品牌;国内骨粉市场中,瑞士盖氏的Bio-Oss骨粉系列产品占据约70%的市场份额,国产厂家奥精医疗和正海生物分别占据约12%和6%的市场份额。
瑞士盖式早在2008年就进入中国市场,具有先发优势,且产品口碑好、业内品牌认可度高,一直占据国内口腔修复市场的头把交椅。近年来,以正海生物和奥精医疗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运作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突破,尤其在性价比方面优势明显,也为后续加快国产替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械达网显示,奥精医疗的骨修复产品“齿贝”每盒价格大约为500元左右,正海生物旗下“海奥”骨修复产品价格为300-400元/0.25g,而进口品牌盖氏骨粉的价格在800元/0.25g区间。口腔修复膜方面,国产“海奥”修复膜价格约600-1000元,瑞士盖氏价格约在1500-2600元,进口产品价格均两倍于国产品牌。以此来看,在性能相当的前提下,国产品牌占尽价格优势,而一旦市场规模因种植牙增长而放量,受价格因素影响的权重还会更高。
因此,国内企业在两个细分市场进口替代空间广阔。除了正海生物和奥精医疗两家龙头企业外,还有如福建博特生物、北京大清生物、江苏阳生生物等多家国内厂家均也在口腔修复模和骨粉领域内有所布局。
盖氏集团(Geistlich)
盖氏集团总部设在瑞士中部的Wolhusen,是一家专业生产骨、软骨以及组织再生领域生物材料的企业,其医疗器械和医药产品遍及全球90多个市场。全球范围内共计拥有12家分公司,分别位于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中国、巴西、韩国、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日本。
Geistlich Bio-Gide®是天然可吸收膜,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具有高度的组织相容性,伤口愈合能力显著。
Geistlich Bio-Oss®属于天然骨领域的异体骨产品,产品取自牛骨,经高温煅烧处理而成,是口腔骨再生领域中被全球广泛应用和认可的骨替代材料。成骨效果好,有效提升种植体存活率;临床应用多年,方便操作,且临床适应症非常广泛。
正海生物
烟台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中国再生医学领域领军企业,专注临床组织再生和创伤修复,主要提供口腔修复膜、硬脑(脊)膜补片等软组织修复材料以及骨修复材料等硬组织修复材料。
公司“海奥”口腔修复膜属可吸收性胶原膜,主要成分来自异种牛脱细胞真皮基质,可促进组织再生和创伤的修复,且随新生组织的重建被降解吸收,具有组织相容性好、无炎症反应、无免疫排斥反应等优点。
公司“海奥”骨修复材料属于天然骨领域的异体骨产品(与盖氏产品同类),采用领先的脱细胞、脱脂工艺,保留高纯度I型胶原蛋白,高度接近天然骨组织的成分及结构,适应症广泛,可用于牙(颌)骨缺损的填充和修复。
奥精医疗
奥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专注于高端再生医学材料及植入类医疗器械的技术研发、高端制造、市场推广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齿贝”系列骨修复材料用于口腔或整形外科骨缺损的填充与修复,是在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多国药监部门批准临床使用的10余种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骨修复材料中唯一一个具有人骨微观仿生结构的骨修复材料,是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组织引导性骨缺损再生修复材料,具有广阔的国际发展潜力。
“齿贝”系列骨修复材料由I型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组成,形状为圆柱体、长方体、梯形体或颗粒状;主要用于口腔和整形外科骨缺损的填充和再生修复,包括因外伤、畸形、肿瘤、牙周刮治、拔牙等原因造成的颌面骨缺损的填充和再生修复。
博特生物
福建省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专业从事再生医学材料及再生型医用植入器械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和福州大学为技术依托,开发了一系列新型功能、智能型医用植入器械产品,显著提高了机体病缺损组织修复的质量和患者的愈后效果。
公司研制的“吉特瑞医用胶原修复膜”和“吉特瑞医用胶原膜”两种产品以山地牛类、海洋鱼类等天然胶原为主要原料,纯度高,生物相容性优,在骨科、口腔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五官科等广泛推广应用。
大清生物
北京大清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从事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企业之一,专注于伤口管理、微创手术、口腔医学以及再生医学领域。其研制的“拜欧金”骨粉是一种具有和自体骨移植效果相当的同种异体骨修复材料,可以用于种植骨量不足的GBR手术、上颌窦提升手术(提和外提)、即刻种植、种植体螺纹暴露、拔牙位点保存手术等。
拜欧金骨粉具有较好的骨传导作用,能保存天然孔隙系统和三维结构,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通过脱钙工艺处理后的同种异体骨,能保留内源性的骨诱导活性因子;同时经过传统的物理工艺、结合独家脱细胞技术处理后,彻底清除了同种异体骨中的抗原性成分,免疫原性大幅度降低,能实现植入骨降解和新生骨再生同步。
阳生生物
江苏阳生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生物组织工程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其研制的“奥邦”骨修复材料是依据“分子生物相容学”理论研发的世界上首个同时具有骨生物诱导性、仿生三维空间构相、生物降解与新骨生长速率匹配三大综合功能的人工骨产品。
奥邦用于四肢和颌面部非承重部位骨组织缺损的填充修复,不含基因重组蛋白、不含动物胶原蛋白、不含有机聚合物、不含纳米颗粒材料、不含同种及异种动物骨,都是产品的突出特点,使其更有生物安全性和稳定性。
瑞盛生物
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注于人体组织器官修复与再生医学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研制的“骼瑞”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取材于牛骨骨骺松质骨,经病毒灭火、脱脂去蛋白以及低温煅烧处理而成,可应用于颌骨缺损修复,如:填充拔牙窝、牙槽嵴的扩展与重建、牙周骨缺损充填、牙槽嵴骨增量术、上颌窦提升术。公司研制的“膜瑞”口腔可吸收生物膜由牛心包组织制成,保留天然胶原纤维结构,具备优秀生物力学特性,提供长期屏障作用。
湃生生物
北京湃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驻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专注于去端肽胶原蛋白类医疗器械的产品研究和开发。
公司研制的“艾瑞金”可吸收生物修复膜是牛跟腱组织经一系列处理后制备的可吸收生物修复膜,具有光滑面和粗糙面双层结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可在体内降解,适应症广泛。
结语
和绝大部分高值医疗器械和耗材行业相似,以口腔修复膜和骨修复材料为主要代表的口腔修复材料产业目前仍然是进口品牌唱主角。经过多年蓄力,以正海生物、奥精医疗为龙头的国产企业